linnannan101
添加时间: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美国大麻零售商Curaleaf Holdings周三晚间披露,CVS将销售其生产的CBD系列产品。CVS在一封电邮声明中证实,已从上周开始在美国八个州销售CBD产品,包括面霜,喷雾剂,除臭剂,洗液和药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AD)表示,CBD仍然是一种药物成分,因此在食品和保健品中添加CBD是非法的。从大麻植物衍生的CBD被许多人认为是非精神活性物质,与大麻素、四氢大麻酚或THC不同。
近日,最高检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坚决做好检察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惩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防治、防护产品药品的犯罪。“在全国上下合力战‘疫’的关头,要对生产、销售‘问题口罩’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有利司法环境。”张建忠告诉记者,“问题口罩”危害不小,如果流向医院,用在一线医务人员身上,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检察机关应依法从重处罚此类违法行为。
二是跨地域检察联动“拧成一股绳”。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市三地检察机关共同签署《太浦河流域生态资源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并跨界协作开展“同护一江水、共建两岸绿”联合行动,依托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共同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公益诉讼线索排摸、勘验取证和初步调查工作,发现公益诉讼线索2件,成案1件;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检察机关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作机制;湖北省十堰市与河南省南阳市、陕西省商洛市、安康市三地检察机关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合作机制;四川省建立了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赤水河、贡嘎山、华蓥山、瓦屋山等山川河流保护的跨区域协作机制。
在目前所公布的赞助商中,有7家国际足联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可口可乐、万达、俄罗斯天然气、现代起亚、卡塔尔航空、Visa);5家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赞助商(百威、海信、麦当劳、蒙牛、vivo),以及3家区域赞助商/国家支持商(FIFA公平竞赛、雅迪、FIFA.com)。
(三)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与生产发展转型。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将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推动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将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同部署、共推进。2019年,通过办案共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湿地、草原11.44万亩,消除污染隐患、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131.2万亩,整治造成污染环境企业、养殖场等3426个。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卞某某等4人污染环境案首创先行缴纳保证金的赔付方式,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督促行为人签订生态修复协议,并缴纳保证金400万元,破解诉前难以完成环境修复的难题。江苏省泰州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某污水处理公司非法堆放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中,督促政府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推动涉案公司处置修复费用1.3亿余元全部支付到位,长江边污泥暂存区全部整改恢复到位。江西省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督促犯罪嫌疑人与当地镇政府签订生态修复协议并缴纳生态修复费123万元。湖北省宣恩县人民检察院在督促县环境资源保护局、地方海事处就龙洞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履职案中,与相关行政机关协调,帮助、引导从事渡船旅游的船舶经营者转型发展生态农家乐旅游、生态养殖,或者从事水库生态清洁员,解决后续生计问题,使他们从环境污染者变为环境保护者。重庆市检察机关在长江沿岸的万州、合川分别建立林业、渔业修复司法示范基地,与法院、渔业、林业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在基地开展“以案释法”“现场庭审”“集中放流”等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宣传和修复作用,两年来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耕地、林地、湿地等3400亩,治理被污染水域3万余亩,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5.4万余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对母猪笼水源地污染线索依法立案监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争取当地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支持,保障水源地200余户贫困户750余人的饮水安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以维护公益为核心,推动解决危害长江生态环境“老大难”问题。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检察机关共立案环境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212件,办理诉前程序26271件,其中发出民事诉前公告1823件,向相关环境资源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职24448件;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单独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90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391件;对不依法履职的环境资源主管部门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60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作用,持续聚焦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难点,着力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通过办理有影响、有震动的公益诉讼案件,推动解决危害长江生态环境顽疾。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办理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交办线索、省检察院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挂牌督办的长江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督促拆除非法占用长江湿地逾十年、占地超过4.8万平方米的船厂,使被违法占用的113亩湿地重新与长江相连。江西省南昌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赣江岸线非法码头取缔、环境整治清理监督工作,向水务、交通、生态环境、城管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当地镇政府发出督促整改检察建议15件,30余座非法码头被取缔拆除。四川省宜宾市检察机关与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段餐饮趸船取缔、拆除及整治工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2件,清理趸船30艘,消除长江行洪安全隐患。